Tokyo Snapshots (Part one)

生動呈現當代東京——從燈光秀到解宿醉保健品

12月 28, 2024
by J-STORIES
分享此文章
J-STORIES在年末特別企劃中,推出一系列以東京(首都圈)當下風貌為主題的攝影報導,由多位風格各異的攝影師透過鏡頭生動捕捉這座城市的瞬間。我們走訪街頭,從過去長年存在的日常場景,到2024年12月限定的期間性現象,挖掘那些既具有日本特色,又蘊含創新精神的畫面。或許,正是在這些平凡的日常風景中,孕育著足以啟發全球問題解決的日本創意與解方。

預防措施

Jeremy Touitou。出生於法國斯特拉斯堡,擁有物理學學位與科學傳播背景的跨界媒體專業人士。曾涉足日本觀光開發與聲音設計等領域,現活躍於影像編輯工作。
Jeremy Touitou。出生於法國斯特拉斯堡,擁有物理學學位與科學傳播背景的跨界媒體專業人士。曾涉足日本觀光開發與聲音設計等領域,現活躍於影像編輯工作。
擺放在神谷町某餐廳菜單前的酒精消毒液。自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這類衛生措施已成為優先事項。雖然目前已非強制規定,但仍有許多企業持續提供手部消毒用品。
位於麻布台之丘附近的一座神社。像這樣的神社散布在東京各處,是都市中心中靜謐的一隅。然而,一旦穿過鳥居,映入眼簾的卻是東京高樓林立的景象,傳統與現代在此交錯共存。
在自動販賣機林立的附近,可見設有路上禁煙標誌的看板。這裡常是吸菸者稍作歇息、順道買飲料的典型場所。
食品模型陳列於店外展示櫥窗,呈現出餐廳提供的各式料理。其中,一款捕捉豬排丼正從平底鍋倒入碗中的瞬間的模型,特別生動逼真,彷彿料理剛剛出鍋般栩栩如生。
這是一台販售薑黃飲料的自動販賣機——這種在日本廣為人知的保健飲品據說能在飲酒前後飲用,有助於預防或緩解宿醉。這類販賣機多半設置在居酒屋附近,對飲酒者來說相當便利。照片拍攝於12月下旬,也正值年末聚會(忘年會)旺季,為了應對隔天可能還有的聚餐,提前補充「恢復力」成了必要準備。產品名稱「酒キング(Sake King)」似乎也暗示著:即使繼續喝,也能靠這瓶飲料續戰到底!
自動啤酒機——這究竟是一項積極的科技進展,還是反映出當今人手短缺的現實?無論如何,它都能精準控制泡沫比例,完美地倒出一杯啤酒!

橫濱燈光秀

Giulia Righi。出生於義大利的平面設計師,擁有10年時尚模特與活動推廣經驗。2019年來到日本,開始學習日語與影片剪輯。她的夢想是能永遠定居在自己熱愛的日本。
Giulia Righi。出生於義大利的平面設計師,擁有10年時尚模特與活動推廣經驗。2019年來到日本,開始學習日語與影片剪輯。她的夢想是能永遠定居在自己熱愛的日本。
我選擇的題材是2024年12月在橫濱舉辦的燈光活動「YORUNOYO」。那次活動的氛圍與繽紛多變的燈光秀令我深受感動。
音樂與音效完美交織,燈光的色彩、圖案與形狀無縫交替展現,這如舞蹈般迷人的「編排」,為觀眾帶來一場脫離日常的夢幻體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活動具備互動性,讓家庭與孩童能一同享受光影效果、共度美好時光,這一點我尤其給予高度評價。
活動的高潮,是一頭優雅「游動」於橫濱港未來客輪碼頭平台上的藍鯨形燈光裝置,為整體體驗增添了一抹夢幻的色彩。
人們可自由穿梭於映照著繽紛全息影像的各個區域中。這張照片捕捉到的是主秀開始前,音樂與影像尚未登場之際,現場瀰漫著滿滿期待感的那一刻。
等身大的藍鯨在平台周圍悠游的模樣令人震撼,而孩子們在那幅動人動畫之上自由嬉戲、彼此互動的畫面,更是美得令人難忘。
這張照片展現了燈光秀場地的廣闊規模。舞台的建築設計與色彩分區的配置相互交融,使整體畫面宛如夢境般迷人。
為這場燈光秀更添魅力的,正是橫濱臨海地區——港未來一帶,被絢麗燈飾點綴的摩天大樓群,其夜景與光影演出相互輝映,美不勝收。
山下公園的燈光秀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其造型奇特,宛如太空船般的裝置,隨著音樂變化交錯的色彩與幾何圖形,營造出既迷人又具互動性的氛圍。

扭蛋(ガシャポン)

Emi Takahata。出生於東京都。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塞內卡學院主修新聞學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曾在加拿大 105.9 FM 廣播電台負責製作日語節目。座右銘是「保持健康、充滿活力,積極正向地生活」。
Emi Takahata。出生於東京都。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塞內卡學院主修新聞學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曾在加拿大 105.9 FM 廣播電台負責製作日語節目。座右銘是「保持健康、充滿活力,積極正向地生活」。
被稱作「扭蛋」、「嘎嚓嘎嚓」、「轉蛋」等多種暱稱的小型自動販賣機,其正式名稱為「膠囊玩具(カプセルトイ)」,如今已成為日本特有的玩具自販機文化。膠囊玩具最初誕生於1965年的美國,後來傳入日本,自此發展迅速,如今每月推出約40至60種、每年超過600種新商品,深受各年齡層喜愛。
從小就常玩的扭蛋,沒想到如今的種類如此多元,讓我大為驚艷。這次特別想將它作為日本獨有的玩具文化介紹給大家。
源自日本的食品模型
源自日本的食品模型,不僅能在不浪費食材的情況下展示料理,也體現了日本特有的永續理念。這些看似比真品還逼真的模型,凝聚了職人們的精湛技藝,展現出日本文化中獨有的細膩與講究。
被那看起來美味誘人的可麗餅模型吸引,忍不住拍下了這一幕。
在車站進行遠端工作
自2019年起,日本各地開始設置車站內的遠端型共用工作空間。位於信濃町的這種全封閉式個人工作艙採預約制,讓人們即使只有短暫時間也能處理公務。這項設施是配合「工作方式改革」概念在全國推廣的,如今不僅限於車站,羽田機場等多個地點也已廣泛設置。
我之所以拍下這張照片,是因為這種「連短暫時間也要有效利用」的概念,正是我認為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生活態度。
拉麵食券
在神谷町商業區的一家拉麵店前,日本女性們正在購買拉麵食券。這家店在午餐時段經常大排長龍。在日本,許多拉麵店採用一種點餐系統:顧客在入座前先購買食券,然後等候空位。這種作法不僅能加快翻桌率,也讓餐廳能以最少人力有效運營。由於點餐與收銀流程被簡化,店員得以專注於料理本身,這也是許多熱門店家普遍採用的模式。
由知名歌手、LUNA SEA 的真矢先生監製的「天雷軒神谷町本店」,是一家經常排隊的人氣店。這家拉麵店提供從一枚銅板起就能享用的美味拉麵。
提燈
在日本,正月前三天有前往神社「初詣」(新年首次參拜)的習俗。位於東京都府中市的大國魂神社,是供奉大國魂大神、據傳創建於西元111年的古老神社。每逢新年,神社內會掛上提燈迎接參拜者,沿路也會排滿各式各樣的攤販。這張照片拍下的是年末時,神社工作人員忙著布置境內、準備迎接新年的景象,那專注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

過去與現在的和諧共存

Moritz Brinkhoff。出生於德國,畢業於比勒費爾德大學生化學系。2023年為電影留學而來日,目前於 PBMC 進行長期實習中。
Moritz Brinkhoff。出生於德國,畢業於比勒費爾德大學生化學系。2023年為電影留學而來日,目前於 PBMC 進行長期實習中。
在多數情況下,為了新建築或城市開發,舊有建物往往不得不被拆除。然而在東京,即使在現代化的浪潮中,仍有像神社這樣的歷史場所被保留下來。儘管城市持續發展,這些歷史遺跡依然是都市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一個例子便是位於東京市中心的「虎之門金刀比羅宮」。這座木造神社彷彿被高樓大廈夾在其中,但實際上,它的存在遠早於周圍的混凝土建築。
日本的施工現場
這張圖片呈現的是日本工地的現場情況。左側顯示板以分貝(dB)標示出現場的噪音與震動等級,右側螢幕則寫有對施工噪音的致歉訊息。這充分反映了日本重視不打擾他人、避免造成困擾的「迷惑」文化觀念。
保護行人的機器人
這種設置在工地前方的道路警示裝置,不僅透過像機器人般頭戴安全帽的LED螢幕進行視覺警示,還會以語音提醒行人前方有施工,並引導其安全通行。
撰文:J-STORIES 
首部影片: J-STORIES (Giulia Righi)
如有關於本篇文章的任何詢問,請聯繫:jstories@pacificbridge.jp

***

本篇文章的英文版可由此瀏覽。
留言

Love the photos!



發佈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