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成功創建初創企業社群的方法(第2部分)

In partnership with Disrupting Japan

5月 30, 2025
BY DISRUPTING JAPAN/TIM ROMERO
[PODCAST] 成功創建初創企業社群的方法(第2部分)
分享此文章
在JStories,我們與進行創新工作並推動日本創業公司的熱門播客節目《Disrupting JAPAN》建立了內容合作關係,並以日語介紹該節目中一些有趣的集數。以下是我們將分六部分呈現的專訪,這次的受訪者是CIC(劍橋創新中心)創辦人兼CEO,並作為創業生態系統的領航者,蒂姆·羅(Tim Rowe)先生。
*本次訪談於2025年4月播出。
本篇(英語版播客)可以在此收聽。
Disrupting Japan:《Disrupting Japan》是由Google for Startups Japan的代表、東京為基地活動的創新者、作家和企業家蒂姆·羅梅羅(Tim Romero)先生主持的播客節目(英語)。蒂姆先生挑選出他認為幾年後將成為知名品牌的創新日本創業公司,並向世界介紹這些公司。
Disrupting Japan:《Disrupting Japan》是由Google for Startups Japan的代表、東京為基地活動的創新者、作家和企業家蒂姆·羅梅羅(Tim Romero)先生主持的播客節目(英語)。蒂姆先生挑選出他認為幾年後將成為知名品牌的創新日本創業公司,並向世界介紹這些公司。
Disrupting Japan的創辦人及節目主持人蒂姆·羅梅羅(Tim Romero)先生
Disrupting Japan的創辦人及節目主持人蒂姆·羅梅羅(Tim Romero)先生

***

在2025年2月舉行的創業者與創新者匯聚的國際網絡「Venture Café Tokyo」活動中,我有幸與美國劍橋創新中心(CIC)的創辦人兼CEO蒂姆·羅(Tim Rowe)先生進行對談。這次,我將把我們的對談內容直接呈現給大家。
我第一次邀請羅先生參加這個節目是在2017年,那時CIC還未進入日本市場。當時,我們討論了日本創業創新的未來。
在這次對談中,我們回顧了當時的預測有多準確,哪些事物超出了預期,並探討了日本的創業公司將會走向何方。
這次的內容非常有趣,請務必欣賞。
※CIC是源自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全球創業支持組織,於2018年設立了日本分公司(CIC Japan)。2020年,CIC Tokyo在東京都港區虎ノ門開設,主要為創業公司提供工作空間、社群和各種服務。同時,Venture Café Tokyo也作為CIC Japan的姊妹機構運營。
(這是6集系列的第二集。第一集的內容可以在此查看。)

***

「日本擁有創造全球性創業公司的潛力與能力」

CIC創辦人兼CEO蒂姆·羅(Tim Rowe)先生    圖片提供:西日本鐵道
CIC創辦人兼CEO蒂姆·羅(Tim Rowe)先生    圖片提供:西日本鐵道
(接續上次)
蒂姆·羅梅羅(訪談者,以下簡稱「羅梅羅」):與90年代相比,這幾年來,日本的創業生態系統發生了巨大變化,您最印象深刻的變化是什麼?
蒂姆·羅(以下簡稱「羅」):在過去的十年裡,我感覺到日本政府以及許多日本機構已經開始真正積極參與創業領域。(中略)最近,日本政府也開始積極行動,探索「我們能夠如何提供支持?應該做些什麼?」
然而,我們不能忘記的一段歷史是,戰後的日本曾是全球創業活動最為活躍的國家之一。如今許多成功的企業,最初都是創業公司。像索尼集團和本田技研工業等企業就是其中的典範。
換句話說,日本擁有孕育領先全球創業公司所需的潛力與能力。當然,現在的情況和風險投資(VC)的規模有所不同,但與美國、英國及其他創新領先國家相比,日本根本上並不劣勢。
有一個常見的誤解,就是「日本文化使得創業難以誕生」。但這完全是錯誤的。我不打算在這裡詳細討論,但這種看法根本毫無根據。確實存在結構性障礙和差異,但文化障礙完全不存在。
舉個例子,關於稅制,美國有許多支持創業投資的政策,並且公營年金和企業年金等各類年金基金也能輕鬆投資於風險投資(VC)。但並非所有國家都有類似的政策。英國就缺乏類似的政策,讓年金基金等機構投資於創業的資金非常困難。然而,政策是可以改變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認為日本現在正在重新審視並推動支持創新體系,並顯示出強烈的意願,為未來的發展鋪路。

社會意識的變化,與創業公司的合作已成為理所當然的事

圖片提供:Envato
圖片提供:Envato
羅梅羅:我也同感。過去十年,最明顯的變化之一是,大企業積極與創業公司合作的意識明顯提高。我記得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那時幾乎無法進行這樣的合作,企業之間的互動必須經過多層次的外包結構。然而現在,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設立了專門的團隊來與創業公司合作。
不過,我覺得單純用文化原因來解釋這些變化有些模糊。從結構性的角度來看,是不是有某些政策或社會變化成為了這個轉折點?還是說,大家逐漸意識到與創業公司合作的價值,這個變化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羅:在日本,有一個特性,就是當上層給予支持和推動時,事情就比較容易被接受。可以說「跟隨領袖」的文化在這裡根深蒂固。也許因此,日本常被說是個不願冒險的國家,但這其實是個誤解。舉例來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做出了許多大膽的決策。而在現代的極限運動,如滑板和滑雪等,日本選手也像其他國家的選手一樣,勇敢地冒險,挑戰自我。
不過,我覺得日本文化裡有一個傾向,就是希望能獲得某種「官方認可」,告訴大家「冒這樣的風險是很酷的」。所以,政府主導的「日本創業大獎」(舊名:日本風險投資大獎,2015年設立,2022年改名的創業家表彰制度)和「J-Startup」(2018年開始的,支持世界舞台上創業公司的計畫)等活動,傳達出「支持值得關注的創業公司,並將它們送往世界舞台,幫助它們成長」這一明確的訊息,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覺得這些措施為擴展「創業挑戰具有社會價值」的認識提供了契機,這真的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此外,圍繞大學的創業支持和風險投資的創建活動也在加速發展。舉例來說,東京大學在長年推動此領域的各務茂夫教授的帶領下,於2022年10月在美國劍橋的CIC設立了據點,並安排了專門的調查與評估人員。2023年5月,東京大學總長藤井輝夫也親自訪問了該CIC,並與東京大學協創平台開發(東大IPC)共同舉辦了演示活動。
因此,這些小型結構性舉措的積累,對於整個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3回待續)
在第3回中,我們將討論創建成功社群所需的要素,以及研究人員、創業者和投資者等不同人才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本內容由東京創業播客節目Disrupting Japan合作提供。您可以在Disrupting Japan的網站上收聽該播客]
翻譯:藤川華子 | JStories
編輯:前田利継 | JStories
頂部照片:Envato 提供

***

本文章的英文版可以從這裡查看
留言
此文章尚無評論
發佈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