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TORIES ー 對於少子化和人口減少問題日益嚴重的日本來說,克服不孕症、胎兒發育不全等與妊娠、分娩相關的疾病,已成為一個重大醫學挑戰。這些疾病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且尚未確立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日本研究者小組首次在世界上證實,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型自體抗體(ネオセルフ抗体)」的產生。
隨著「新型自體抗體(ネオセルフ抗体)」與這些疾病之間的關聯性被確定,這一發現有可能帶來免疫內科領域的革新性發展,例如基於全新思路的疫苗開發,這些都可能為不孕症的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人體所產生的抗體本應具有排除體內細菌、病毒等異物的作用,但如果因某些原因導致免疫系統發生異常,就會產生攻擊自身細胞或組織的異常分子,這些分子被稱為自體抗體。
自體抗體被認為會引發膠原病、多發性肌炎、巴賽多病等自體免疫性難病。2015年,神戶大學與大阪大學的共同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自體抗體——「抗β2GPI/HLA-DR抗體」,並證實它與血栓形成等病症的發生有關。

今年5月,山梨大學與手稲溪仁醫院的共同研究揭示,新型自體抗體(ネオセルフ抗体)與不孕症、子宮內膜症性不孕以及反覆著床失敗等病症有關聯。而在6月,神戶大學等研究小組發表研究結果,指出妊娠高血壓症候群、不育症和胎兒發育不全等問題也與新型自體抗體(ネオセルフ抗体)有關聯。這些研究成果是全球首次取得的突破。
5月發表研究成果的是由山梨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的特任助教小野洋輔、吉野修教授、手稲溪仁會醫院不育症中心的山田秀人中心長,以及神戶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產科婦人科領域的特命教授谷村憲司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而6月的發表則是由神戶大學的谷村特命教授、手稲溪仁會醫院的山田秀人中心長、大阪大學微生物病研究所的荒瀬尚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進行的。

谷村特命教授等人認為,不僅是對不孕症,甚至對能夠懷孕但反覆流產或死產的不育症,也可能與新型自體抗體(ネオセルフ抗体)密切相關。為此,他們與富山大學、岡山大學、東京大學、兵庫醫科大學合作,進行了樣本收集,並持續進行研究以證明新型自體抗體與這些病症之間的關聯性。
谷村特命教授表示:「有些女性希望懷孕並成功懷孕,但卻反覆經歷超過10次的流產,為不育症所困擾。」研究結果顯示,約四分之一的不育症女性對新型自體抗體(ネオセルフ抗体)呈陽性,這表明新型自體抗體可能是導致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6月發表的研究中,對來自全國五家醫院的女性進行了採血,包括四所大學醫院的患者。研究對象分為三組:「不育症的女性」、「在過去或現在懷孕期間患有妊娠高血壓症候群、胎兒發育不全或早產的女性」、「沒有慢性病且過去懷孕時沒有產科異常,並成功分娩正常大小嬰兒的女性」,並比較了這三組中新型自體抗體(ネオセルフ抗体)的陽性率。
考慮了年齡、BMI、吸煙等可能影響高血壓症候群和胎兒發育不全的其他因素後,進行了統計計算。結果顯示,「新型自體抗體與產科疾病的相關性強度指標——比值比(odds ratio)為:不育症為3.3倍,妊娠高血壓症候群為2.7倍,胎兒發育不全為2.7倍,這表明了它們之間的顯著相關性。」谷村特命教授如是說。

自2015年以來,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和發表,能夠進行新型自體抗體檢測的醫療機構在全國逐漸增多。谷村特命教授表示:「我希望能夠發表針對不育症女性的有效治療方法的研究成果。接下來,我計劃花幾年的時間,在臨床試驗中提供治療方法有效性的證據。」
此外,谷村特命教授還表示:「新型自體抗體的研究不僅限於產科領域,它還可能成為解開類風濕性關節炎、巴賽多病等各種自體免疫疾病謎團的關鍵。基於這些研究成果,有可能開發出新的疫苗,為免疫內科領域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並能應用於這些疾病的治療。」
文章:大平誉子 編輯:北松克朗
封面照片:由Envato提供
關於本文的任何詢問,請發送電子郵件至 jstories@pacificbridge.jp。
***
本文章的英文版可以從這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