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外國創業者改變日本新創企業的樣貌(第1部分)

In partnership with Disrupting JAPAN

8月 15, 2025
BY DISRUPTING JAPAN / TIM ROMERO
【PODCAST】外國創業者改變日本新創企業的樣貌(第1部分)
分享此文章
在 JStories,我們已與介紹日本創新新創企業的熱門 Podcast 節目《Disrupting JAPAN》展開內容合作,並以日語呈現其精彩的節目內容。以下為與 Antler Japan 合夥人、致力於推動新創生態系統發展的 Sandeep Kashi 的專訪,我們將分 7 回為您報導。
*本次專訪於2025年7月播出。
本篇(英文版 Podcast)可在此收聽。
Disrupting JAPAN:《Disrupting JAPAN》是一檔英文 Podcast,由 Google for Startups Japan 代表、駐東京的創新者、作家及企業家Tim Romero主持。Tim專注於挑選他認為未來數年內有潛力成為知名品牌的日本創新新創企業,並將這些企業介紹給全球聽眾。
Disrupting JAPAN:《Disrupting JAPAN》是一檔英文 Podcast,由 Google for Startups Japan 代表、駐東京的創新者、作家及企業家Tim Romero主持。Tim專注於挑選他認為未來數年內有潛力成為知名品牌的日本創新新創企業,並將這些企業介紹給全球聽眾。
《Disrupting Japan》的創辦人兼節目主持人蒂姆·羅梅羅(Tim Romero)
《Disrupting Japan》的創辦人兼節目主持人蒂姆·羅梅羅(Tim Romero)

***

(導言)

大家好,我是《Disrupting Japan》的主持人 Tim Romero,在這裡與活躍於日本最前線的創業家與投資人(VC)暢談真心話。
在過去 150 年間,日本不斷吸收西方的最佳理念,並將其演化為獨具特色的形式,創業生態亦不例外。日本的新創文化深受歐美影響,但其生態系統並非自上而下由領導者決定哪些想法可行,而是由在日本活動的日本與外國創業家共同形成的自下而上模式。
本次,我們訪問了創業家、全球風險投資公司 Antler(總部位於新加坡)日本分公司 Antler Japan 的合夥人 Sandeep Kashi。訪談將探討外國創業者在日本面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如何推動日本創業精神朝更良好的方向發展。
在創投圈有一句格言:「沒有人會投資單純的想法。」意思是,想法容易產生,但單靠想法幾乎沒有價值。
某種程度上,這句話仍然成立,但並非完全正確。
在訪談中,Kashi 說明了 Antler 是如何對想法進行投資的。基本上,Antler 投資的是企業,但如果你帶著想法來找他們,他們會提供大量資源,幫助將想法發展為可行的創業公司。
此外,我們也討論了外國創業者在日本遇到的挑戰,以及日本創業者不會說英文的偏見問題。訪談還深入探討了外國創業者如何改變日本創業者建立新創公司的方式。內容相當精彩,敬請期待。

正篇內容

Antler Japan合夥人Sandeep Kashi    圖片提供:Antler 株式會社
Antler Japan合夥人Sandeep Kashi    圖片提供:Antler 株式會社
蒂姆·羅梅羅(訪談者,以下簡稱羅梅羅): 那麼,今天我與Antler Japan的合夥人桑迪普·卡西坐在一起,非常感謝您抽出時間。
桑迪普·卡西(以下簡稱卡西): 謝謝您,我也很期待今天的訪談。
羅梅羅:其實應該說是「歡迎再次回到節目」吧?大約八年前,我們曾經採訪過您。
卡西: 沒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大約八年前。
羅梅羅:當時您經營的是「Videogram」(一個利用AI的影片內容服務),對吧?
卡西: 是的,沒錯。

從「零日」開始支援創業者

羅梅羅:這八、九年間確實發生了很多變化。我認為 Antler 的模式與日本其他風險投資(VC)或加速器(支援新創公司及創業家的計畫或組織)有些不同。能否請您介紹一下這一點?
卡西:那我先簡單說明 Antler 的背景。Antler 於 2018 年在新加坡成立。我們不只是單純的風投公司,更扮演著建構新創生態系統的角色。所謂「生態系統建構者」,意思是我們通常會最先進行投資,而且承擔非常高的風險。換句話說,我們從創業者尚未正式開展業務的「零日」就開始提供支援。
我們邀請參加計畫的人,通常已經有想法,但完全不知道該從何開始。這些人很多時候沒有共同創辦人,也沒有現成團隊。我們會與他們一起,用十週時間深入釐清其使命與專業領域,接下來的十週再組建團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斷試驗與調整,靈活地進行方向轉變(Pivot),逐步推進。

十週內達到可以進行簡報的階段

羅梅羅:參加的創業者都是僅有想法階段的人嗎?也有已經成立公司並有一定收益的創業者嗎?還是主要針對真正超早期的創業者呢?
卡西:各種情況都有。有人只有想法,從未創立過公司;有人過去曾多次出售過事業;也有已經有現成團隊參加計畫的情況,但這些團隊可能尚未獲得顧客回饋。
無論是哪種情況,基本上對創業者而言,都是從零日開始創立公司。我們會與他們一起合作,在十週後,使他們能夠向投資決策者進行簡短的提案(Pitch),展示自己的想法或產品。很多情況下,即使公司尚未法人化,我們也會先進行投資,他們再用這筆資金完成公司法人化。
圖片提供:Envato
圖片提供:Envato

並非每個人都以擔任 CEO 為目標

羅梅羅:選拔流程是怎麼樣的呢?通常有多少人申請參加計畫?最後會選出多少人,能進入簡報日的人數又是多少?最終獲得投資的又有多少?
卡西:全球每年大約有 16 萬件申請。我們通常會從中挑選約 3% 參加計畫。而這 3% 中,最終獲得投資的人大約占 1% 到 1.5%。
羅梅羅:也就是說,是從那 3% 中再選 1.5%?
卡西:沒錯,是從 3% 中選出的 1.5%。原因在於,進入這 3% 的人不一定都是創業者。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主廚(CEO),還需要副廚(共同創辦人)、前台人員、物流負責人等不同角色的創業者。並非所有人都以成為 CEO 為目標。
羅梅羅:我明白了,有時候三個不同角色的人會聚在一起,組成一個新創公司?
卡西:沒錯,有時幾個人會組成一個新創公司。有的人帶著既有想法來創業,也有人會在十週的計畫期間誕生新的創意。
(第 2 回待續)
第 2 回將介紹 Antler 計畫在日本國內的運作情況。
[本內容由總部位於東京的新創 Podcast《Disrupting Japan》合作提供。Podcast 可至 Disrupting Japan 官方網站收聽]
翻譯:藤川華子 | JStories
編輯:北松克朗 | JStories
首圖:Disrupting Japan 提供

***

本文章英文版可從此處閱讀
留言
此文章尚無評論
發佈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