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TORIES — 因迫害、紛爭、暴力、人權侵害等原因而被迫離開故鄉的人們,目前已達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規模,約1億2,000萬人。這個數字幾乎等同於日本的總人口,相當於地球上每80人中就有1人是難民。
然而,儘管難民救援已成為全球性課題,日本的難民認定率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卻極端偏低。自疫情期間的入境限制放寬以來,向日本申請難民身分的人數急劇增加,去年(2023年)共有1萬3,823人提出申請,但獲得認定的僅有303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配合聯合國所制定的「世界難民日」(每年6月20日),一場以全新視角將難民接納與社會改革創新相結合的活動於6月19日在東京都內舉行。
如果接納成為難民的人們,並善用他們的人才價值與多樣性,就能產生劃時代的商業創意,進而推動社會改革。透過將這一點具體呈現出來,向社會訴求支援避難民眾的必要性,這就是此次活動的目標。。
舉辦此次活動的是致力於難民就業支援的東京都內NPO法人「WELgee」。以「世界難民日創意馬拉松2024」為主題,來自世界各地專注於難民問題的專家和來自日本各行各業的企業代表分組成隊,競相提出解決人權課題的商業創意。
此次活動中,來自敘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克蘭等國的工程師、設計師、醫療研究員等11位外國人參加,他們都是因感受到生命危險而逃到日本的難民。企業方面則有埃森哲股份有限公司(アクセンチュア株式会社)、保聖那控股股份有限公司(パーソ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PRTIMES株式会社等17家企業的約34名代表參與。
通過創意馬拉松的形式,不僅讓難民與支援方的人們直接相遇,也成為共同創造提升難民接納價值的創意機會。主辦方WELgee表示,活動為參與者提供了體驗「運用多樣性(Diversity)推動創新」可能性的寶貴平台。
「我們希望善用抵達日本的人們所擁有的職業經歷,推動他們重建人生。我們想要創造一個不是只是等待難民認定的目標」,WELgee代表渡部清花如此表示。
許多尋求難民身份的人都是因為紛爭、歧視和迫害而不得不離開故鄉,其中不乏擁有各種職業經驗、高語言能力和特殊技能的人才。WELgee並不把這些人視為難民,而是作為高度人才,通過職業教育,讓他們能在日本生活,並進行企業介紹、定居支援等服務。
震災時使用的化妝品盒,VR迷你遊樂園
在當天舉行的創意馬拉松中,難民當事人和企業相關人士被分為4到6人的小組,競爭創造利用商業力量解決難民人權問題的創意方案。
每個小組在活動前被分配了8個討論主題,涵蓋消費者零售、化妝品、手機、網路等領域。經過圍繞新服務和事業概念的熱烈討論,誕生了「震災時可使用的化妝品盒」、「讓任何人都能體驗非日常生活的VR(虛擬實境)迷你遊樂園」等眾多獨特的事業創意,最後各團隊進行了簡報發表。

優勝的隊伍是提出VR迷你遊樂園事業的團隊。參與該隊的敘利亞人伊斯坎達爾·薩拉馬(Iskandar Salama)先生,目前是BonZuttner這家IT公司的CTO(最高技術責任者),負責將敘利亞難民工程師與日本企業連接。他表示:「我們討論了為了那些在難民營中的孩子以及因為殘疾或貧困無法實際前往遊樂園的人們,提供透過VR技術享受遊樂園體驗服務的創意。」
「起初,如何將遊樂園與人權這個主題結合起來是很困難的。但使用VR後,即使不實際去迪士尼樂園或迪士尼海洋,大家也能夠感受到當地的氛圍。而且,在設置VR設備的場所,需要有人幫助來訪者戴上VR眼鏡等,因此也可以雇用難民或經濟困難的人們。」薩拉馬先生表示,他希望這次討論中提出的想法能夠獲得投資並最終實現。
來自越南的難民,現為PERSOL Global Workforce株式会社員工的竹原光明(越南語名:Huy)先生,在公司主管的邀請下參加了此次活動。在他的團隊中,一名外國男性提出「我是外國人沒有信用,所以無法申請手機分期付款而感到困擾」,並從這個問題出發,進一步討論並提出了將手機和匯款服務結合的商業創意。
竹原先生回顧此次討論時表示:「我覺得有時候,僅憑一個小小的契機,就能誕生出新的商業創意。來自他人的啟發成為了重大靈感。」
其他日本參加者也表示,來自各種背景的參與者們提供了新的視角,使得討論範疇更加廣泛。
讓產業參與其中
WELgee的Engagement推動部統括林將平先生表示,近年來世界上不僅是政府認定難民,還有讓產業界參與其中的動向。
2022年9月,在美國,亞馬遜、希爾頓、輝瑞、百事等美國代表性全球企業宣布,在三年間將雇用22,725名難民。
同時也是此次活動贊助企業的貓頭鷹諮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オウルズコンサルティンググループ)的主要負責人矢守亜夕美女士表示:「『人權』這一概念,現在對企業經營來說,變得非常重要。」
該公司自去年以來,收到了來自企業關於如何處理人權問題的諮詢。
「確保企業不涉及人權侵害非常重要,但未來這將成為企業的基本責任。不僅是防守,企業也需要採取積極的人權應對。而其中走在最前線的例子就是難民的雇用和就業支援。我認為日本的商業領域也應該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文章撰寫:大門小百合編輯:北松克朗
首圖:WELgee 提供
***
本篇文章的英文版可由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