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人工繁育技術 實現珊瑚再生

朝著在水槽內實現珊瑚產卵邁進

2月 10, 2022
By Emi Takahata
透過人工繁育技術 實現珊瑚再生
分享此文章
Innoqua(株式会社イノカ)利用自家開發的水槽管理系統,在可控制的環境下成功讓珊瑚進行抱卵(卵的成熟準備)。  圖片來源:Innoqua提供
Innoqua(株式会社イノカ)利用自家開發的水槽管理系統,在可控制的環境下成功讓珊瑚進行抱卵(卵的成熟準備)。  圖片來源:Innoqua提供
JSTORIES ー 為了恢復正面臨滅絕危機的珊瑚礁生態系,日本一項研究人工珊瑚礁繁育技術研究計畫已邁入新階段。位於東京虎之門、由東京大學衍生的創業公司,於今年1月,在公司內部水槽中成功再次實現珊瑚的抱卵(第 2 次),並且這次的產卵時間點與自然界不同,是透過人工方式精準控制的,顯示其技術成熟度大幅提升。
致力於珊瑚礁人工再生的創新企業Innoqua(イノカ),結合了人工智慧(AI)、物聯網技術(IoT)與水生生物飼育專家(Aquarist)的專業知識,成功在不使用海水的情況下,於水槽中重現適合珊瑚生長的自然環境。
根據該公司於2019年創立的執行長高倉葉太表示,他們的水槽內重現了與沖繩海域相同的水質與海水溫度等條件。然而,在 沖繩的自然環境中,珊瑚的抱卵通常發生在每年6月左右,於寒冬季節抱卵幾乎是不可能的。若未來能在水槽內成功實現珊瑚的產卵,這將會是全球第4例、日本首例的重大成果。
第2次成功實現珊瑚抱卵時所拍攝的珊瑚卵照片。   圖片來源:Innoqua 提供
第2次成功實現珊瑚抱卵時所拍攝的珊瑚卵照片。   圖片來源:Innoqua 提供
Innoqua(イノカ)擁有能夠人工重現海洋自然環境的「環境移送技術」。其核心系統是自家開發的水槽管理系統「Moniqua」(為Monitoring Aquarium的縮寫)。根據公司公關勝西先生表示,這套系統不僅可以在任意水槽中構建適合珊瑚生長的環境,還能透過精密的水溫控制技術,重現「珊瑚白化現象」(指珊瑚體內的褐藻大量減少,導致外觀變白),使相關研究變得更加容易與可控。
珊瑚礁分布的海域僅佔全球海洋表面積的約0.2%,但卻是全球約25%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珊瑚礁不僅具備海岸保護與漁場供應的功能,還蘊含可用於藥品開發與建築材料的各種資源,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然而,隨著氣候變遷導致海水溫度升高,專家預測在未來20年內,全球70~90%的珊瑚礁可能會面臨消失的風險。
關於在自然環境中恢復珊瑚礁的議題,代表取締役 高倉葉太 先生在接受JStories的採訪時透過電子郵件作出回覆。他表示,擴大可進行人工產卵的珊瑚種類,並將其復育至全球各地的海域是有可能的,但同時也強調:「最優先的,應該是致力於根本解決環境問題。」
同時,他也指出,珊瑚的價值不僅限於觀光與漁業,近年更因可應用於癌症治療藥物的開發,而在新藥研發領域中備受關注。他進一步表示:「若透過環境移送技術推動珊瑚研究進展,未來在製藥產業對珊瑚的需求將持續上升,珊瑚也將因此產生更高的經濟附加價值。」
他認為,企業在保護珊瑚礁時的態度,不應只是「因為美麗所以保護」,而應轉變為「因為具有價值所以保護」,這樣的觀念轉變才是關鍵。他強調,這樣的轉變將有助於實現一個「對人類與自然雙方都有益的社會」。
撰文:高畑依實    編輯:北松克朗
首圖來源:ivankmit/Envato
如需查詢本文章相關內容,請聯絡:jstories@pacificbridge.jp

***

關於本篇文章的相關影片請點擊此處觀看。

***

本文章的英文版請點擊此處查看。
留言
此文章尚無評論
發佈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