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TORIES 現已與廣受歡迎的播客節目[Disrupting JAPAN]建立內容合作關係。該節目專門介紹日本具創新性的初創企業。透過這項合作,我們將分四次推出其最新集數及過去優秀集數的翻譯版,讓更多人了解日本新創企業的發展與挑戰。原版(英語)播客可在此處收聽。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如 Dropbox、Zoom、Salesforce 等透過雲端提供的軟體服務,在全球大多數地區,SaaS 新創企業的估值與成長率正急劇下滑。 然而,這一趨勢在日本並未出現,市場仍保持穩定發展。
日本的 SaaS 新創企業正在快速成長,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 5 年內將進一步加速。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 One Capital 的淺田慎二先生,與我們探討日本尚未被開發的 SaaS 市場潛力、他獨特的 SMB(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與中型企業)及產品導向的投資策略,以及日本新創生態系統正在發生的重大變化。
這是一場極具啟發性且精彩的對談,相信您一定會喜歡!
(全 4 回系列的第 2 回,接續 Part 1)
透過基金支援推動數位化的企業與政府機構

提姆:在第一支基金(Fund 1)中,您曾向 LP(有限責任合夥人,亦即基金的投資者)提供利用數位技術提升業務運營的建議,具體來說,包括內部工具與系統的改進支援。那麼,在第二支基金(Fund 2),您是否仍在延續這樣的計畫?
淺田:是的。當我們啟動第一支基金(Fund 1)時,對於 LP(有限責任合夥人),通常的做法是說明IRR(內部收益率)或 Cash-on-Cash(投資回報率)等預期收益,將基金作為一種金融商品來推廣。但我覺得這樣做太過枯燥,於是思考:「為什麼創投基金(VC)不能從 LP 的視角出發,採取更創新的方法呢?」因此,我們團隊進行了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並決定打造一個混合型模式(Hybrid Model)來服務 LP。我們的策略結合了進攻與防禦(攻めと守り)的概念。例如,在防禦層面,我們會先調查並了解企業現有的內部 IT 系統。通常,這些投資我們基金的大型企業或政府機構擁有 200 種以上的內部系統,而其中大部分仍然是傳統的 On-Premise(內部部署)型系統,運行在企業內部的伺服器上。一類是傳統的 LP,主要關注投資回報(利益率與投資成果)。另一類則可稱為戰略性 LP,其目標是解決企業在數位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因此,我們會作為顧問,向他們提出現代化的 SaaS 產品替代方案。當然,並不是所有系統都能立即切換,某些關鍵業務系統仍需維持 On-Premise 運作。但透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逐步推動企業 IT 環境的現代化,幫助他們適應新的數位時代。
「我們並不是為 LP 設立的 CVC(企業風險投資)」
提姆:您的方法讓我聯想到 CVC(企業風險投資,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的策略,也就是說,您不僅關注財務回報,還致力於為 LP 提供戰略性價值。那麼,您與這些 LP 之間的對話,是否會影響您選擇投資的新創企業?
淺田:不,那完全是兩回事。我們的投資方針中,80% 集中於 SaaS 和企業級軟體(Enterprise Software),剩下的 20% 則關注於醫療保健(Healthcare)和金融(Finance)等訂閱型商業模式。然而,我們的主要投資重點仍然是企業級軟體(Enterprise Software),因此這並不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決策。我們只是支持那些推動數位轉型的企業,幫助他們實現更宏大的戰略目標。
提姆:也就是說,無論是投資組合企業(已投資的企業),還是潛在投資企業(尚未投資但考慮中的企業),只要是對 LP 有益的初創企業,您都會積極介紹給他們,對吧?
淺田:沒錯,正是如此。因此,我們並不是為 LP 設立的 CVC(企業風險投資)。
「支持創業家是創投(VC)的核心職責」—— 我選擇獨立創辦 VC 的理由
提姆:那麼,讓我們來談談日本的傳統創投(VC)與企業風險投資(CVC)。您在日本的 CVC 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對吧?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您還在伊藤忠商事工作。當時,我好像還試圖說服您投資我的新創企業。
淺田:有可能(笑)。伊藤忠商事既是一家獨立創投(VC),同時也具備 CVC(企業風險投資)的屬性。不過,伊藤忠並非 100% 出資,它的投資比例僅佔 20%,其餘 80% 的資金來自以 IRR(投資收益率)為目標的金融機構。我們的投資方式是,將伊藤忠集團內的企業引薦為投資對象的客戶或銷售合作夥伴,以此來支持新創企業的業務發展。
提姆:那麼,您當初為什麼決定離開伊藤忠呢?
淺田:在伊藤忠的投資業務其實是輪調制度(Rotation System)的一部分,該職位最長只能擔任 3 年,而我當時已經工作了約 2 年半。這份工作真的讓我樂在其中,但正好在那段期間,我有機會與 Salesforce Ventures 的團隊接觸,因緣際會之下,我轉到了 Salesforce,開始負責純粹的 CVC(企業風險投資)工作。Salesforce 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組織,擁有完善的戰略架構,我在那裡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然而,就像任何工作一樣,這裡也有它的挑戰與難題。其中一個問題是,Salesforce 的投資計畫高度專注於策略性投資(Strategic Investment),這意味著即便我們在早期投資了一家極具潛力的新創公司,也會受到追加投資的限制。這背後的原因是,Salesforce 的投資理念主要圍繞著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當新創企業的產品成功整合到 Salesforce 生態系統之後,公司並不一定需要再進一步投入資金。但我個人的目標一直是不斷尋找新的企業進行投資,這讓我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
提姆:原來如此。但投資的回報(Return)大多來自於追加投資,不是嗎?
淺田:完全正確,所有的回報(Return)都來自追加投資。此外,透過追加投資,也能加深與創業家的信任關係。如果 VC 選擇不進行追加投資,即便理由正當,也可能向市場釋放對創業家不利的訊號,影響他們的融資與發展機會。我一直認為,支持創業家才是創投(VC)的核心職責。因此,我決定離開 Salesforce,獨立創辦自己的 VC。
日本 CVC 面臨的挑戰
提姆:太棒了!淺田先生,您擁有豐富的經驗,深入參與過舊金山與日本的創業生態系統。您認為日本的 CVC(企業風險投資)在市場中的角色是否與美國有所不同?
淺田:確實完全不同。我認為日本的 CVC(企業風險投資)需要進行更多策略性的調整。CVC 的投資資金來自母公司(Parent Company)的資產負債表,因此,這些投資應該以為母公司創造價值的方式來戰略性運用。然而,在日本,許多 CVC 運作方式更接近獨立創投(VC),主要追求投資回報(Financial Return),這本來應該交給獨立 VC 來做。CVC 擁有強大的品牌力,並且能夠接觸到大量企業與市場資源,這些資產應該被有效利用,以最大化股東價值(Shareholder Value)。
讓我舉個例子。CVC 有幾種不同的模式,其中一種觀點認為,CVC 應該投資於能夠為母公司客戶創造價值的企業。舉例來說,Salesforce 旗下有一個應用程式市集 AppExchange,其中有一家名為 Sansan 的公司,專門提供名片管理服務。在日本,幾乎所有商務人士都會交換名片,但在沒有 Sansan 的情況下,Salesforce(CRM 軟體) 的用戶需要手動輸入每張名片的資訊,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流程,也成為了許多 Salesforce Japan 用戶流失的原因之一。然而,當 Salesforce(企業) 與 Sansan(名片管理服務) 在產品層面建立合作關係後,名片交換後,用戶只需透過 Sansan 掃描名片,即可自動將資料匯入 Salesforce(CRM 系統),從而大幅簡化流程,解決了客戶流失的問題。正因為這種戰略性協同效應,Salesforce Ventures 投資了 Sansan。這樣的模式,就是 CVC 理想的運作方式。
提姆:沒錯!Sansan 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它不僅為 Salesforce 帶來了戰略價值,同時也實現了出色的投資回報。不過,我常聽到的情況是,許多 CVC(特別是日本的 CVC)一開始確實以提供戰略價值為目標,但在運作過程中,由於內部協作問題或投資回報未達預期,最終逐漸放棄戰略價值,轉而專注於財務回報。與您一樣,我也認為 CVC 的核心價值應該是為母公司創造戰略性價值,而不只是追求短期的財務收益。
CVC 需要建立能夠真正支持新創企業的體系
淺田:沒錯,我認為 Salesforce 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當我面試 Salesforce 投資團隊時,他們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能否為我們帶來值得關注的投資標的?」這是一個頂級創投(VC)經常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人才至關重要。在 CVC(企業風險投資)中,風險極高的新創企業需要投資支持,他們的產品需要被引薦給客戶。但即使客戶認可並開始使用,如果該新創企業未能成功募資並最終倒閉,那麼客戶的數據會怎麼辦?這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品牌信任問題。因此,CVC 必須具備真正的投資人視角,來判斷哪些新創企業具備長期成功的潛力。同時,還需要具備商業發展(Business Development)的視角,理解產品的成熟度,並提供適當的支持。換句話說,CVC 需要建立一個真正能夠支持新創企業的體系,確保它們在企業生態系統中能夠穩健發展。
提姆:原來如此。那麼,您認為日本的 CVC 是否比美國的 CVC 更具戰略性?
淺田:許多日本的 CVC 表面上強調戰略性,但實際上仍然以追求財務回報為主要目標。這樣的模式並不具備長期的可持續性。舉個例子,像豐田(Toyota)這樣的超大型企業,擁有龐大的淨利潤。如果他們的 CVC 缺乏戰略性,即便投資獲利 1000 萬美元,這個數字對我個人而言可能是筆龐大收益,但對豐田來說幾乎毫無影響,並不會真正改變企業的發展方向。因此,CVC 需要思考的不僅僅是財務回報,而是如何真正創造對母公司有價值的長期影響。
提姆:沒錯。而且,市場也不會對這樣的收益給予高度評價,因為這並不是豐田(Toyota)的核心業務。
淺田:是的,沒錯。豐田的核心業務是汽車銷售。
提姆:也就是說,即使 CVC 取得了成果,最終也沒有人真正關注或評價,對吧?
淺田:完全正確,就是這樣。
(待續至第三部分)
在第三部分,我們將探討日本 SaaS 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日本的創業家與創投(VC)生態系統正在經歷的變化。
[本內容由東京為據點的新創播客節目Disrupting Japan合作提供。更多播客內容請至Disrupting Japan官方網站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