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粒子捕捉CO₂,新材料MOF應用範圍擴大

推動脫碳與潔淨能源生產

4月 20, 2023
by Ruiko kokubun
分享此文章
JSTORIES - 隨著全球對低環境負擔的氣體能源作為石油替代品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而具有吸附、分離與儲存氣體功能的新材料MOF(Metal Organic Framework,金屬有機框架)正逐步改變產業格局。有一家新創企業,專注於MOF的技術與應用研究,並透過其創新技術,改善多個產業的氣體控制,同時推動脫碳戰略,助力全球潔淨能源生產發展。
MOFclean介紹影片       影片來源:Think MOF提供
這家公司是SyncMOF(シンクモフ,總部位於名古屋市),成立於2019年。社長兼CEO(最高經營責任者)畠岡潤一先生與副社長兼CTO(最高技術責任者)堀彰宏先生約15年前在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MOF開發專案中相識。他們共同看到了MOF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開始籌備創立新事業。堀先生曾在名古屋大學擔任教授,而SyncMOF也因此獲得「名大創業企業(Nagoya University Startup)」的官方認證。
MOF(Metal Organic Framework,金屬有機框架)是由金屬與有機物(如碳)組成的多孔性結晶材料。其結構類似立體攀爬架(Jungle Gym),金屬與有機物交錯連結,形成大量微小孔隙,使被回收的氣體分子能夠儲存在這些孔洞之中。雖然 MOF 顆粒極為微小,直徑僅約1微米(相當於1毫米的 1/1000),但其1克的比表面積可達到一整片足球場的大小,因此能夠高效吸附與儲存大量氣體。
MOF的結構可根據目標氣體分子進行設計調整,實現精準吸附與回收。其適用範圍廣泛,可針對不同類型的氣體進行選擇性分離。例如,在廢氣中,MOF能夠高效分離並回收CO₂(二氧化碳),從而提升碳捕捉的效率。
「如果把CO₂比作雞蛋,那麼MOF就像是一個雞蛋盒,能夠為CO₂提供一個適合存放的空間。」 畠岡先生如此解釋MOF的作用。此外,MOF不僅能夠吸附並回收氣體分子,還具備催化功能,可以將回收的氣體分子轉化為其他分子。這使得MOF成為靈活控制與設計氣體行為的關鍵技術。
SyncMOF的優勢不僅在於MOF的合成與銷售。與其他從事MOF的企業不同,該公司提供包含MOF應用的顧問諮詢與工程技術支援在內的綜合服務。可依據個別需求,從超過10萬種MOF中挑選最適合的材料,評估其性能,並開發適用於MOF合成的系統。
CO₂回收裝置的尺寸約為商用冰箱大小,目前正考慮進一步擴大設備規模。 &nbsp; &nbsp; 圖片來源:SyncMOF 提供<br>
CO₂回收裝置的尺寸約為商用冰箱大小,目前正考慮進一步擴大設備規模。     圖片來源:SyncMOF 提供
由於這種綜合服務備受關注,SyncMOF創業僅4年多,客戶數便已增至數百家,涵蓋商社、製鋼、汽車、醫療、家電製造等多個產業。MOF的應用範圍廣泛,包括易燃氣體的運輸、有毒氣體的吸附等。近年來,隨著脫碳與環保需求的提升,CO₂相關業務的訂單正為SyncMOF帶來新的市場機遇,進一步推動其業務增長。
目前,美國與日本的大型企業已在推動大氣中CO₂回收技術與設備的開發與實用化。SyncMOF也透過MOF技術開發CO₂回收裝置,並已成功導入至大型企業。「我們供應給製鋼企業的CO₂回收裝置,其尺寸約與商用冰箱相當,每分鐘可處理5公升氣體。未來,工業用途方面,我們正考慮進一步擴大設備規模。」堀先生表示。
SyncMOF副社長兼董事堀彰宏(左)與代表取締役社長兼CEO畠岡潤一(右) &nbsp; &nbsp; &nbsp;圖片來源:SyncMOF提供<br>
SyncMOF副社長兼董事堀彰宏(左)與代表取締役社長兼CEO畠岡潤一(右)      圖片來源:SyncMOF提供
去年12月,SyncMOF向長野縣白馬村(知名度極高的度假勝地)捐贈了1公斤的MOF材料。此外,在2023年1月,該公司還在白馬村的滑雪場舉辦了一場特別活動——「邊滑雪邊回收 CO₂」,以提升MOF的知名度。然而,這項舉措的目的不僅止於宣傳。堀先生表示「白馬村是全球富裕人士匯聚的度假勝地,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SyncMOF的業務,並尋找潛在合作夥伴。」
SyncMOF的經營策略亦相當獨特。與許多新創企業透過外部融資進行成長投資的模式不同,該公司完全依靠自有資金,並堅持無負債經營,持續穩健成長。這一策略的成功,主要歸因於公司自創立以來,客戶數持續增加,業績穩步擴展。此外,畠岡先生與堀先生皆出身於自營企業家庭,並從中學習到:「不要按照投資人的規則做生意。」畠岡先生認為,這種經營理念有助於公司保持獨立性,並確保長期穩定發展。
作為氣體控制的專家,SyncMOF下一步的挑戰是在日本國內打造潔淨能源資源。MOF不僅能夠分離與回收CO₂,還能用於儲存水素(氫氣),這是一種備受期待的脫碳燃料。目前,日本的能源供應大多依賴進口,而堀先生 表示:「我們將持續挑戰,希望能夠創造出『日本產的能源』。」
撰文:國分瑠衣子   編輯:北松克朗
首圖來源:SyncMOF提供
關於本文章的查詢,請聯繫jstories@pacificbridge.jp

***

本文章的英語版請點擊此處查看。
留言
此文章尚無評論
發佈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