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垃圾的力量綠化沙漠,增加非洲農村收入與紛爭調解

京都大學研究者挑戰「無衝突社會」的實踐

3月 23, 2023
by yui sawada
利用垃圾的力量綠化沙漠,增加非洲農村收入與紛爭調解
分享此文章
本篇報導已於2023年5月發布更新版本。請點此查看更新報導。
JSTORIES ー 西非尼日爾正在推廣一項利用都市廢棄垃圾來綠化沙漠,並轉化為耕作和放牧之用的計畫。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正在當地主導推行。這項沙漠綠化不僅可望為貧困的當地人民帶來新的收入,也是解決農民與牧民衝突的一項措施,,以緩解因土地資源競爭而引發的區域性紛爭。
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尼日爾,京都大學專門研究非洲問題的大山修一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正致力於利用都市垃圾進行沙漠綠化。大山教授透過在該地區的農村調查,分析人們對環境、自然資源使用和社會組織的看法,致力於解決問題。據大山教授表示,自 1970 年代以來,由於乾旱和氣候變化的影響,荒漠化已成為尼日爾所在的薩赫勒(Sahel)地區的主要問題。
利用垃圾進行沙漠綠化的構想,源自大山教授於 2000 年左右開始在農村駐點研究時的觀察。他注意到當地居民將廚餘垃圾丟棄在沙漠中,這一現象啟發了他的研究方向。     提供:大山修一教授
利用垃圾進行沙漠綠化的構想,源自大山教授於 2000 年左右開始在農村駐點研究時的觀察。他注意到當地居民將廚餘垃圾丟棄在沙漠中,這一現象啟發了他的研究方向。 提供:大山修一教授
當地的作業方式是,先用圍欄圈起荒廢的土地,然後撒上從城市運來的家庭垃圾,接著再覆蓋上一層沙土。這些垃圾會逐漸分解並轉化為養分,而其中包含的各種植物種子也會開始發芽。在雨季期間,該地區很快就會長滿植物。
沙漠中生存的白蟻也在綠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在白蟻築成的蟻丘周圍半徑250公尺至300公尺內撒上垃圾,白蟻會將其視為食物來源,開始在地下挖掘以尋找垃圾。在這個過程中,原本如混凝土般堅硬的土壤會被鬆動並逐漸被耕作,為植物生長創造更適合的環境。
在綠化後的土地上,牛、山羊等家畜以從垃圾中生長出的植物為食,而牠們的糞尿則成為天然肥料,進一步豐富土壤的養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將約4.5公分厚的垃圾灑在地面後,大約3年時間就可鬆動培植地下約15公分的土壤。對於僅需1至2公分土壤即可生長的沙漠植物而言,15公分的土層已是極為充足的生長環境。    提供:大山修一教授
將約4.5公分厚的垃圾灑在地面後,大約3年時間就可鬆動培植地下約15公分的土壤。對於僅需1至2公分土壤即可生長的沙漠植物而言,15公分的土層已是極為充足的生長環境。    提供:大山修一教授
根據大山教授的說法,最初計畫將綠化區作為家畜的放牧地,但在第一年,垃圾中所含的種子開始發芽,並長出了當地居民可食用的作物。因此,村民們決定先收穫農作物,之後再讓家畜進入放牧。透過這樣的方式,原本乾燥荒廢的土地不僅成為了人們的糧食來源,也同時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飼料,成功將荒地轉變為可持續生產食物的場所。
在尼日爾、奈及利亞等薩赫勒(Sahel)地區的國家,由於家畜問題,農耕民族與牧畜民族之間經常因小事發生衝突。大山教授表示,透過沙漠綠化,家畜將不再破壞農田,放牧與農耕能夠在更廣泛的地區內共存,這將有助於減少人們之間的對立與衝突,進而促成一個更加和平的社會。
大山教授等人於2020年參與了JICA(國際協力事業團)「草根技術合作計畫」,以及京都大學為紀念創立125週年而設立的校內基金「くすのき・125」。透過這些活動的推動,尼日爾環境部於2021年9月開始認可垃圾在土壤環境改善方面的潛在價值。
今年1月,該計畫因推動「自然與人類共存」的理念,榮獲「松下幸之助花之世博紀念獎勵獎」。該獎金用於購買一輛卡車,以進一步加速沙漠綠化的推進工作。      提供:大山修一教授
今年1月,該計畫因推動「自然與人類共存」的理念,榮獲「松下幸之助花之世博紀念獎勵獎」。該獎金用於購買一輛卡車,以進一步加速沙漠綠化的推進工作。      提供:大山修一教授
未來的主要課題之一,是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以確保撒入沙漠的垃圾對環境無害。自今年4月起,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已啟動相關專案,專注於研究塑膠在自然環境中的分解行為,以及垃圾中所含有害物質的檢測機制。此外,計畫於2024年內在尼日爾境內設立環境研究所,以深化相關研究並推動綠化行動。
※本篇報導已於2023年5月發布更新版本。請點此查看更新報導。
撰稿:澤田祐衣 編輯:北松克朗
封面照片:大山修一教授 提供
關於本篇報導的諮詢,請聯繫:jstories@pacificbridge.jp

***

上述報導內容也可透過英語影片報導觀看。

***

本篇報導的英文版請點此查看。
留言

この循環型社会の実現がすごい。 紛争をなくし、雇用まで生み出すとは。 平和って、みんなが平等に与えられる事で生まれるのかもしれないですね~

マジで尊敬する

プラ製品を白アリが食べてるのではなく、咀嚼してるだけでそのまま排泄され細かくされたマイクロプラスチックとして土壌汚染を広げてるだけなのではないですか。 白アリはプラを分解してるないはずですが、根拠は有るのでしょうか。 細かくなったプラが植物に取り込まれ、それを家畜が取り込み汚染が広がってるに過ぎない...閲讀更多



發佈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