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玻璃沙灘」淨化海洋

促進蛤仔繁殖,防止富營養化

8月 17, 2022
By Yui Sawada
以「玻璃沙灘」淨化海洋
分享此文章
JSTORIES ー 長崎縣的大村灣四面被陸地包圍,比起海洋看起來更像是一座湖泊。灑滿彩色玻璃微粒的海岸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為訪客帶來寧靜與愉悅的視覺享受。
利用玻璃顆粒製成的人工砂創新嘗試,旨在促進蛤仔繁殖,改善大村灣水質。       https://sdgs.yahoo.co.jp
利用玻璃顆粒製成的人工砂創新嘗試,旨在促進蛤仔繁殖,改善大村灣水質。       https://sdgs.yahoo.co.jp
這片「玻璃沙灘」最初的目的並非吸引觀光客,而是為了促進蛤仔繁殖,改善大村灣的水質。這項計畫利用廢棄玻璃,不僅有助於海洋淨化,同時也達成資源再利用的目標,可謂一舉兩得的創新構想。
大村灣雖然與外海相連,但因屬於半封閉水域,海水流通的通道狹窄。因此生活污水流入後難以擴散流出,導致植物性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發赤潮與氧氣不足等問題,進一步導致魚貝類數量減少。
大村灣為半封閉水域,海水流通通道狹窄。      https://www.google.co.jp/maps
大村灣為半封閉水域,海水流通通道狹窄。      https://www.google.co.jp/maps
作為對策,長崎縣環境保健研究中心決定促進以植物性浮游生物為食的雙殼貝類生長,並將重點放在蛤仔(アサリ)身上。蛤仔幼生偏好的砂粒直徑約1毫米,而天然泥沙顆粒過於細小,不利於其附著與生長。因此,該中心想到了利用蛤仔喜歡大小的玻璃顆粒,製作人工砂來促進其繁殖。
鋪撒人工砂一年後,每平方公尺內發現約220顆蛤蜊。五年後,研究團隊將人工砂鋪設至約200公尺範圍內,次年1月調查時,每平方公尺內的蛤蜊數量增加至525顆。
棲息於大村灣玻璃沙灘的生物群。      https://sdgs.yahoo.co.jp
棲息於大村灣玻璃沙灘的生物群。      https://sdgs.yahoo.co.jp
負責此專案的長崎縣地方環境課立木和昭先生在接受 J-Stories 採訪時表示:「透過玻璃人工沙灘等措施,以及下水處理設施的完善,水質汙染指標之一的化學需氧量(COD)已有所改善,呈現良好趨勢。」然而,他也指出,要穩定維持COD在標準值2.0mg/L以下仍有困難,未來仍需進一步改進水質管理措施。
撰稿:澤田祐衣 編輯:北松克朗
封面照片:Yahoo Japan SDGs
關於本篇報導的查詢,請聯繫:jstories@pacificbridge.jp

***

上述報導內容也可透過影片報導(英語)觀看。

***

本篇報導的英文版請點此查看。
留言
此文章尚無評論
發佈

分享此文章